英语不再独霸中学的“外语天下”了!“小语种吃香的局面蔓延到了省会初中课堂。新学期一开始,郑州外国语中学申请学习小语种的学生数量就超过了招生计划。”(9月13《河南日报》)
英语之所以受宠,自然与英语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和现实相关,在国内能够上升到现在的地位,绝对是“大环境”使然。毕竟不管什么场合,英语是必不可缺的:学校里作为主要课程教学,考试中作为必考科目要求,招聘时不精通ABC的一律免谈。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英语强化班冒了出来,成为我们社会中独特的“教学经济”支柱。
相对而言,有些语言因为学得人少,只能是“小语种”了。然而,花无百日红,“近几年一些高校小语种专业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甚至出现好几家就业单位争一个毕业生的局面。”此语道破了天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果学习小语种的大学生能够达到如此这般的炙手可热,自然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上游”中学生们的选择取向了。
毋庸讳言,学习小语种语言的中学生肯定也有自己选择的个人动机,比如“感觉特自豪”。但是,与此同时又缀上一句“将来出路应该也会比较好”,就完全暴露了在现实社会竞争、家庭期待和学校教育的熏陶下,中学生们已经在外语学习上开始“与时俱进”了,中学生们这种过早的与社会结轨不知道是一种真正的进步,还是被动的无奈选择?
当下实行的学校外语教学体制,本来已经诟病连连了。实际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学习上,除了各种各样的考试要求这个原因之外,还是可以追溯到教育本身的一些缺失上的,比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确需要进行更多的反思。
因此,小语种能够在中学就成为“香饽饽”,反映了学校外语教学在供给上存在不足,需要结合中考、高考制度改革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但是,撇开社会需要这一现实“大环境”,仅仅把小语种学习作为“升学捷径”,必然会造成中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在此呼吁,“小语种”学习千万不能变成“减负”口号的对立面!
《中学“小语种”真是“香饽饽”吗?》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