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三、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一夜的工作》描写周总理深夜审阅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段动作描写中所选择的动词“审阅”、“画”、“看”、“思索”、“停”、“想”、“问”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儿,却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认真、仔细、重视、谦恭的态度。
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肖像描写
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肖像描写首先是视角问题。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作者观察的角度,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
一、作者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便于作者抒发爱憎感情,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作者对她那种老来俏打扮,是厌恶的,并给以辛辣讽刺。
二、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便于将肖像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鲁迅的《高老夫子》:“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功夫全费在照镜,……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枝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儿,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学生发现,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作者通过高老夫子顾影自怜的描写,将其假道学的面目与自我怨愤的情绪巧妙地融合起来了。
三、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这个角度易于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时,她以少女的敏感与细心,观察了贾宝玉的容貌、神情:“却是位年轻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通过黛玉的视觉给宝玉绘制的一幅肖像画。这幅肖像画自然溶进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反复点染,逐渐充实。
肖像描写三板斧
第一板斧:粗描细摩
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示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夸张
《高中作文素材:考场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描写---精雕细刻2》由留学英语组编辑整理(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