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笔入题
文章的首段或首句就扼住正题,使人一看第一句或第一段就知道作者要写什么内容。这样的开头是最受欢迎的。
首段提出论点。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开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六国论》的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文]“第三梯队”之我见
每个单位的领导都十分注意选拔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这无疑会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各部门的工作后继有人,使我们的四化大业兴旺发达。但是,用建立“第三梯队”的办法来选择和培养接班人,这种做法却是不足取的。
为什么这种做法不足取呢?
首先,这种做法是主现主义的、不科学的。因为“第三梯队”的名单是“内定”的,是“第一梯队”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凭着自己的好恶来选定的,所以,虽然自己出于好心,也难免有看错或看不准的地方。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的人在领导者面前是一副面孔,在群众面前又是一副面孔,有的人当“第三梯队”的时候,怎么看都不错,一旦他替补到“第一梯队”的时候,马上就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了。俗话说,群众的眼光是亮的。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不但要从领导的角度,而且还要从各方面群众的不同角度全面地衡量一个人,才能看得较为准确。
其次,这种做法也是不民主的。我们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群众的“公仆”。我们选择接班人,实际上是在为人民群众挑选“公仆”。如果不征求“主人”的意见,而由“仆人”来选择“仆人”,那实际上是颠倒了主仆关系,没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把自己的职务看成公仆的一种名分,而把它看成了封建官僚世袭的职衔,自己卸任之后,只有自己有权指定继承人。这是一种极大的不民主。这种不民主比起办某一件事无视群众意见给群众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第三梯队”一旦替补成“第一梯队”之后,在较长时期内,群众就要在一位他们不赞成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工作和生活了。
再次,这种做法对被定为“第三梯队”的同志本身,也是不利的。因为早已内定了他是某单位的未来的领导人,他或许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官的材料,与众不同,上台之前就滋长了傲视群众的情绪,这样,他将来上台之后还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吗?再者,在业务上、学识上、道德修养上,他也可能踌躇满志,放松了学习,到他该替补的时候,早有许多其他同志各方面都超过了他。叫他替补上去对事业会有什么好处呢?
至于有的干部选择“第三梯队”的人选,是想在自己下台之后,仍有“自己的人”来代表自己的或一部分人的私利,继续执行自己的意旨,这样内定的人选,就更加不合适了。
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斗争中、建设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靠内定“第三梯队”加封接班人的做法,对革命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首段引出事件或矛盾。例如《皇帝的新装》: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例文]怪人
《高中作文素材:考场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常用写作方法例解1》由英语编辑整理,更多请访问:https://www.liuxue86.com/english/